苏锡常突围地面沉降危机的困惑与纠结_新闻中心_新闻中心【8688体育官网网页登录】
今年春,国务院审批通过了第一部地面沉降防治规划,指出全国发生地面沉降灾害最严重的是长三角、华北平原和汾渭盆地。2012年起,中国将对这些地区进行最大限度的治理“2050年长三角或消失”,自2012年3月以来,这个说法经某媒体报道曾在网络流传开来。
该消息称,据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所长郭坤调查,按现在地面沉降的速度,到2050年长三角可能由桑田变沧海。近日,本刊记者联系郭坤,他否认曾发表此言论,但表示他确实依据研究,指出解决地面沉降问题已迫在眉睫。长三角消失预言肯定是误传,但关注地面沉降灾害的警钟早已敲响。
今年春,国务院审批通过了第一部地面沉降防治规划,指出全国发生地面沉降灾害最严重的是长三角、华北平原和汾渭盆地。2012年起,中国将对这些地区进行最大限度的治理。
在本次全国布控之前,长三角地区其实已与地面沉降问题作战多年。凭借各地单打独斗的治理措施,地方政府在遏制地面沉降方面取得一些成效,但也充满了困惑和纠结。
必须找到应对的有效方式无锡曾是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最严重的区域。1990年代,锡西就有几个村庄出现地面下陷的情况。根据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副院长于军向本刊提供的材料,这几个村庄分布在无锡的石塘湾、洛社、前州一带,在石塘湾西蔡村最早发现地裂缝。
本刊记者近日来到石塘湾西蔡村,一位吴姓村民透露,2003年开始有些村民搬走,2010年西蔡有三个村民小组拆迁搬离,或与地裂缝有关。按照他的指引,记者找到有关村民搬离前的住地,这里现被开发成了无锡市蔬菜基地,地裂缝已经不见。
另一位周姓村民告诉本刊记者,拆迁的三个村民小组中,东北方向的两个小组的原住地在2000年之前就有明显的地面下沉现象。“一开始人感受不到,光看看不出来,后来因为地面下沉不均匀,房子都开裂了,裂缝至少有5厘米宽,还有的房子轰隆一声一边就塌下来了,大家只能搬家。”周姓村民心有余悸地回忆。
房屋开裂是老百姓对“地面沉降”最直观的感受。而地面沉降带来的防汛压力,则是地方政府最为头疼的。随着房子、地基下沉,河道水线逐渐爬向村民的脚下,圩区面积不断扩大,农田水渍化加重,在沉降严重的地区,村庄水闸大坝外的河流成为“悬河”。
无锡洛社镇1991年只有7个村是圩区,由于地面下沉,到2004年每个村都成了圩区,只得村村设排涝站。石塘湾镇沿圩区的闸门在1990年以前全年只关闸几十天,但到2004年即使全年关闸,汛期也挡不住水流。
当地许多乡镇被迫每年加高堤防10厘米以上,1991年后无锡每年投资600万元用于加高堤防。8年后,投资并未见大效,1999年无锡梅雨量、雨期比1991年小,但圩区内外水位差比1991年高出许多,当时险象环生。从1991年起,应对地面沉降灾害问题上,无锡市政府开始反思过去的做法,同样的反思也出现在上海、苏州等长三角沉降最严重的地区。地面沉降带来的灾害程度和造成的损失,被正式摆在了政府桌面上。
根据水文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薛禹群向本刊提供的资料,苏锡常地区自1980年代中期至2000年,因地面沉降造成的经济损失累计约360亿元。2002年8月,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首次完成了《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评估》,这份100多页的报告揭示上海自1921年发生地面沉降以来,截至2000年,因地面沉降造成的经济损失总计高达2943.07亿元,平均年损失36.8亿元。由于地面沉降加剧了市区的潮灾、涝灾,从1980年到1998年上海每年支付保险赔偿费超过330万元,最多的年份达2亿元。
上述报告通过模型估计,2001~2020年间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的风险经济损失至少将达到245.7亿元。因地面沉降具有累积性、不可逆性,经济损失还将滚雪球般增大。
面对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长三角地区的地方政府逐渐意识到,必须找出应对地面沉降危机的有效方式。从“限采”到“禁采”“地面沉降有相当复杂的形成机理,要找应对方法,就要弄清发生沉降最关键的原因。
”薛禹群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从地质构造来讲,中国有的区域地面本身就会发生自然下沉,属于构造沉降,但幅度有限,一年也就下沉1到2毫米,这样的地质结构典型代表就是华北平原。大尺度的地面沉降往往由地下水超采引发,苏锡常地区就是这一典型。1980年代初期地面沉降大于200毫米的仅有苏锡常中心城市区,1990年代初大于200毫米的等值线已将中心城市包围。资料验证,苏锡常地下水开采史与地面沉降发生时间完全吻合。
1980年代初,地下水开采主要集中在苏锡常三个中心城市。1980年代后期,苏南地区涌现大批乡镇企业,工业需水量极大,而当时自来水、地表河水都供应不上。“那时无锡自来水管网只有中心城区接通,乡镇几乎没有自来水,地表水因为污染后治理跟不上难以使用,乡镇企业生产中唯一的用水途径就是使用地下水。
特别是纺织、印染等行业,常集中开采深层地下水。”无锡市水利局水政水资源处副处长张文斌告诉《瞭望东方周刊》。随着外围乡镇地下水开采量增加,区域水位下降,漏斗开始形成。
进入1990年代,苏锡常地下水遭遇更猛烈的开采,地下水漏斗区域形成。苏锡常地区地下水自古以来水量丰富,地下水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自1980年代开始的超量开采,导致实际开采量远超过正常容量。2000年江苏省颁布《关于在苏锡常地区地区限期禁止开采地下水的决定》,在全国率先通过立法实施地下水禁采,并宣布到2005年实施全面禁采。“禁采地下水”,一时间被称为长三角地区甚至全国在应对地面沉降中最狠的绝招。
本刊记者在无锡市石塘湾地区采访时发现,虽然很多村庄通了自来水,但不少家庭仍然保留着深度约5米的小水井。杨西园村黄姓村民表示,村民几乎家家都用井水洗衣、刷锅,自来水只用于人喝。
“老百姓用地下水的习惯很难改变,但小水井都是浅层地下水,并没有列入禁采范围,开采深层地下水是禁止的。”张文斌解释说,禁采这些年来主要针对的还是企业用水。然而即使是企业,在这自古使用地下水的地区,要改变习惯也不容易。
早在“禁采令”颁布之前的1996年,无锡已经开始按照江苏省的要求,针对工业企业实施地下水“限采令”,希望通过计划开采和总量控制将地下水的总开采总量逐年压缩。但是当时的“限采”效果并不理想。到 2000年,苏锡常地区大于200毫米的沉降区已经达到5700多平方公里。
限采力度明显不够,原江苏省水利厅副厅长徐俊仁当时主抓地下水管理,他提出苏锡常“禁采”计划。想法刚抛出,徐俊仁便遇到政府内部诸多质疑,认为这个计划等于让企业无水可用,可能对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徐俊仁清楚“禁采”与乡镇企业发展的矛盾,但是他更认定没有比“禁采”更有效的措施。需要改变的是,“限采”用的是行政手段,不容易压得住,而“禁采”得有更具保障力的法制手段来实施。
2000年8月,在黄孟复等72名省人大代表的呼吁下,“禁采令”很快在人大获得通过。利用价格杠杆,让地下水价格高过自来水“禁采”针对的是深层地下水,这些深井在苏锡常地区面广量大,按照人大通过的决定,要在五年内实现全面禁采,须从2000年开始每年平均封上千口井。
执行禁采的地方水利部门,为此叫苦连连。“每年省政府下封井数量和名单,禁令下到每口井、每个单位,除了检查外还有举报制度。
但许多企业相当抵触。”张文斌说,禁令实施初期,地方水利部门压力大得无法形容。不仅企业抵触,一些县级政府部门也相当不理解,为了确保县里纳税大户的工业用水,禁采初期,假停井、假封井时有发生。企业抵触的理由是,封井后需改用替代水源,企业使用河水水质达不到生产要求。
禁令执行中,地方政府也理解企业的难处,各乡镇都大力铺设自来水管网,争取做到 “水到才井封”。这意味着必须在限制时间内,把自来水通到封井企业大门口。
“通水包括建设自来水管网、水厂等诸项设施,为了要短时间完成,这些规划到基本建设都超出正常速度。”张文斌说。
令水利部门感到棘手的是,通了自来水后,一些乡镇企业以水费导致成本上涨为由抵触封井。禁采初期,苏锡常地区地下水的水资源费仅0.2元/立方米,自来水的水价已达到1.3元/立方米,整整高出地下水5倍多。为了让企业心甘情愿改用自来水,江苏省物价局与财政厅很快在禁采初期,颁布了一个规定:凡是在禁采区范围内开采地下水,地下水的水资源费和自来水水价等同。
“禁采中期甚至把地下水水资源费调成1.8元,超过当时的自来水费用,以此倒逼企业。果然,企业最终纷纷改用自来水。”徐俊仁说,通过价格杠杆调节企业的用水行为,起到了效果。“禁采令”实施后,从于军提供的监测资料来看,2004年效果已开始显现,当时苏锡常累计沉降量大于200毫米的沉降区面积约6000平方公里,与2003年相比沉降范围基本未严重扩展。
苏锡常三城市市区年沉降量分别比2003年速率降低12%、23%、33%。目前,除了保持医药等特殊行业对地下水的使用,苏锡常深层地下水开采量降到近乎为零,地下水水位有所回升,但已经形成的地面沉降不能恢复,只能令沉降速度放缓。
保证替代水源要靠巨资投入江苏实施“禁采令”效果明显,但对其他地区并非都适用。在“禁采令”倡导者徐俊仁看来,其最重要的条件是:必须在“禁”的同时,保证有地表水的替代。
山东、河北等省份也曾有县市考察江苏“禁采令”,希望在其超采区采取同样的狠招,但最终因地表水缺乏而放弃。甚至在江苏境内的苏北地区,尽管徐州等地也开始出现地面沉降,但并未实施“禁采”,一半以上用水量仍然来源于地下水,原因是地表水水质较差,无法替代。苏锡常能推开“禁采令”的最终原因就是找到了替代水源。
“当时通过水利、国土多个部门的分析,发现企业地下水用水总量可以用地表太湖水替代。而且,当时也算是一个擦边的机遇,1999年太湖水质已经开始变化,但污染并不算严重,要是赶上蓝藻爆发,这替代水源找起来就费劲了。”徐俊仁说。2001年到2003年,为了确保水源替代,无锡共铺设自来水供水管网7500多公里,三年之内为此投入40多亿元资金。
张文斌说,资金由无锡市县两级财政支付,此外,因为替代的自来水供应量不够,无锡又兴建了两座水厂。2007 年太湖蓝藻事件发生,原本用于替代的太湖水无法确保供应。为了应对危机,无锡选择了从长江引水。
2008年底,无锡长江引水工程竣工,开始向无锡市区供水,总投资30多亿元。引水工程建设线路长,运营和建设成本,徐俊仁说,引水工程能够完成,关键还在于苏锡常经济发达,资金充足。“全面禁采的措施不要轻易提,提的话,一定是沉降非常严重的情况下,但是禁令一旦颁布,就一定要做到,否则后果更不可控。”徐俊仁说。
必须更大程度纳入城市规划范畴在薛禹群看来,苏锡常应对地面沉降的投入,自2000年起才算起步,如今正是偿还历史欠账的时候。而上海虽未全面禁采,但投入的成本也相当可观。事实上,自1965年冬天始,上海市区就开始进行人工回灌。
因为深层地下水对水质要求严格,回灌水一旦污染深层地下水就无可挽救,上海最终采取了自来水回灌。截至2000年,上海已经累计回灌6亿立方米,在控制地面沉降方面的投入为16.75亿元。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副局长陈华文2月在接受采访时说,“十一五”期间,回灌方面的投入一年接近1亿。五年时间,上海用以防止地面沉降的投资总额,至少在210亿元左右。
如此高昂的投入,令经济发达的苏锡常也望尘莫及。一位江苏水利厅官员告诉本刊记者:“用自来水进行人工回灌,目前只有上海才能这么牛。”学术圈内一个比较共识的观点是:通过“禁采”,让地下水以自然修复的方式保持水位回升,才是放缓地面沉降速度的长期有效方式,苏锡常的监控数据亦验证了这个说法。
值得注意的是,江苏“禁采令”眼下正面临着是否开禁的争议。“禁采令的出台是及时和必须的,但地下水是一种资源,水位上升太快也不合适,应该科学合理开采,否则就浪费了资源。”江苏省水利厅水资源处处长季红飞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一些专家最近常同徐俊仁争论,但徐俊仁坚持不开禁。
“哪怕今后开禁,也是特殊行业、局部开禁,针对极少的需要优质水的高新企业开禁,地下水水位恢复到正常水平还要相当长的时间,苏锡常目前的沉降速率是变小了,原来一年沉降20毫米,现在每年1至2毫米。但要注意到,是仍在沉降中。”“江苏地下水资源量为100多亿立方米,容许开采量现在规定是10亿立方米。
一旦遇到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可以直接饮用地下水。”在徐俊仁看来,地下水的定位应为战略储备水源,而眼下地下水也正作为江苏的应急备用水源进行管理规划。季红飞说,地下水能否开禁,开禁到什么程度,最终还是取决于地下水资源管理的统一规划,就算开禁,也应保持适度开采。
长三角的地面沉降治理还需考虑一个特殊之处,即大规模城市建设。高层设施越来越多,城市地铁、不渗水马路、下水道、城市低裸露和低植被土地,都不利于城市地层水循环,导致城市地层弹性下降。“密集的高铁线路在长三角陆续开通后,也对地面沉降幅度的微小变化提出更高监测要求。”薛禹群说。
“地面沉降治理,必须更大程度纳入城市规划的范畴。”于军说,在无锡最近的一次新区规划中,因考虑到地面沉降因素,最终调整了选址方案。(瞭望东方周刊) .blkComment p a:link{text-decoration:none}.blkComment p 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icon_sina, .icon_msn, .icon_fx{ background-position: 2px -1px}.icon_msn {background-position: -25px -1px;}.icon_fx {background-position: -240px -50px;}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
本文关键词:6688体育手机版登录,8688体育官网网页登录,196体育官网首页,8688体育官方入口
本文来源:6688体育手机版登录-www.longyivision.com